找到相关内容5227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印顺导师对新旧译唯识的定位与评析

    正宗,斥真谛旧译有增益、误谬。印顺导师抛开宗派成见,从多方面论述真谛译唯识的形成有其历史背景,具融合如来藏与唯识思想之倾向。本文从经论特色与思想、阿摩罗识、一种七现与八识现行、阿陀那与末那等方面,介绍印顺导师的研究成果。他认为出身中印度西部的真谛,受如来藏思想影响,提出阿摩罗识,已大幅去除“如来藏我”的色彩,且非《起信论》式的本觉,又有智如合一的格局;一种七现的一能变说合于弥勒、无著的原意;阿陀那...

    陈 一 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0046087.html
  • 唯识学在中国的初期传播

    早期唯识学的先声。  二、唯识学经典的大规模传译  南北朝时期,在中国佛经翻译史上掀起了第一个大规模翻译唯识学经典的高潮,在北朝,形成了以菩提流支等人为中心的翻译集体;在南朝,形成了以真谛等人的翻译集体...原因之一。  (二)真谛等人的译经活动  真谛,西天竺优禅尼国人,“群藏广部,罔不措怀”,“虽遵融佛理,而以通道知名。远涉艰关,无惮夷险,历游诸国,随机利见。”(《续高僧传》卷1)真谛于梁大同十二年(...

    卢海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3969614.html
  • 佛教的“二谛”理论及其历史意义

    ldquo;真谛”和“俗谛”。“真谛”来自梵语“paramarthasatya”,亦译“第一义谛&...ldquo;二谛”的论述。   般若类经中讲到“二谛”时,一般谈到“真谛”的两种含义:   真谛的一般含义指“性空”...

    姚卫群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1740735.html
  • 佛教的二谛理论意义

    中国佛教僧侣的高度重视,成为中国佛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本文拟从四个方面进行考察。  一、印度大乘佛教的“二谛”理论  佛教中说的“二谛”通常指“真谛”和“俗谛”。“真谛”来自梵语“...“二谛”的论述。  般若类经中讲到“二谛”时,一般谈到“真谛”的两种含义:  真谛的一般含义指“性空”。如《摩诃般若波罗密经》卷第二十五中说:“第一义相者,无作、无为、无生、无相、无说,是名第一义,亦...

    姚卫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1947304.html
  • 九识之异说

      九识之异说  大乘经论有九识之异说渊源于楞伽经及真谛法师,如《大乘入楞伽经》卷6:“由虚妄分别、是则有识生、八九识种种、如海众波浪  。”(实叉难陀译)  《显识论》卷1:“显识者有九种。一身识。二尘识。三用识。四世识。五器识。六数识。七四种言说识。八自他异识。九善恶生死识。其次分别识有二种。一有身者识。二受者识前九识中。 ”(真谛译)  《转识论》卷1:“具有八种异。谓依止处等。具如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01854264.html
  • 三论宗吉藏的二谛思想

    世谛理,四绝是真谛理。今明二谛是教,不二是理。”也就是说成实师的主张只有理没有教,而三论宗则既有教又有理。因为真实之理是不二的,方便言说故有二谛,即至道不曾有二,对缘故有真俗。  第二,关于二谛之体...中道为体”,它强调了语言概念所指涉的超越的智慧。本文主要从这两个层次来展开论述。需要说明的是,如果从三论宗的立场来看,这种分法只是安立的方便,并非绝对的。一方面,真谛与俗谛相对于中道之理而言,都属于教...

    纪华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1267616.html
  • 三论宗“体用二正”之说

    三论宗“体用二正”之说  今标体用二正,一者体正,二者用正。体正者,是指非真非俗的中道实相之本体,既不可言谈,又不可思虑,不偏不倚,故名正。用正者,指真俗二谛,因为真谛之理无法表达,为了达到教化众生的目的,只好将真谛所讲的道理,应用在俗谛上,用权巧方便的手法,表达出来,故为用正。由此可见,中道实相是体正,二谛教为用正。这里所以说二谛为教者,世间凡有言说,皆是不离空有的概念,诸佛说法也无非谈空说有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4967589.html
  • 三论宗二谛之研究

    出世二乘圣人认为是实,所以称“真谛”。二谛说诸法实相,既然是非实非有,但对“于”凡圣两种人来说,就成为有空两种谛实,这就是“空有二谛”。这种二谛就叫“于二谛”,或叫“二于谛”。再显而言之,“于”的意思是...谛者:色等未曾有无,而于凡是有,名俗谛,约圣是空,名真谛,于凡是有,故名俗谛,s故万法不失;于圣是空名真谛,故有佛无佛,性相常住。教谛者:诸佛菩萨,了色未曾有无,为众生故,说有无为二谛教,欲令因此有无(...

    仁 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1167615.html
  • 摄山新韵

    世间的真理,若不省悟,打破迷关,妄执假有,便将产生种种“浮伪”的现象。这“二话”不仅名称不同,而且“体”性也有差异。  真谛离有离无,俗话即有即无。即有即无,斯是假名。离有离无,即是中道。真是中道,以...、俗既云一体,未审真谛亦有起动,为当起动自不关真话?”(同上)慧超问萧统,既然你承认真、俗二话为一体,那么真话有起动(生灭)还是没有起动呢?“萧统仍然从“世人”、“出世人”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,回答这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3652414.html
  • 瑜伽行派汉传典籍目录

    决定藏论 3卷 [梁]真谛译 (即瑜伽师地论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品)   瑜伽师地论释 1卷 最胜子等诸菩萨造 [唐]玄奘译 (释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五识相应地)   瑜伽师地论略纂 16...玄奘译    (辩中边论)  辩中边论颂 1卷 弥勒菩萨说 [唐]玄奘译   中边分别论 2卷 天亲菩萨造 [陈]真谛译   辩中边论 3卷 世亲菩萨造 [唐]玄奘译   辩中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3649688.html